您还不是vip会员或者没有登录,无法进入学习,请登录后访问或者联系站长升级会员等级!
为了能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视频教程,本站VIP课程需要收取一定的学费,具体收费标准根据不同的班级课程和有效期长短有所不同,具体请咨询在线老师,多谢您对本站的支持!
色彩构成37:色彩的聚散对比关系
我们通常把画面内图形称为图,背景称为地。
由于图的形状不同,有的集中,有的分散;
集中的色块少而大,并且醒目,对比效果好;
分散的色块小而多,由于图地相切分散其视线,对比效果差,但调和效果好。
这是因为集中的色在视网膜上某处对视锥细胞中的感色蛋白破坏程度大,而分散的形色在视网膜上各处对视锥细胞的感光蛋白平均破坏,故刺激力量也就相应分散,对比效果就差。
如以下几种图形,都是巧妙的运用了聚散对比中的图与地的关系。
a、色彩在图地中的对比与调和关系,在形状的聚集与分散中的关系很大。聚集程度高时与其他色在空间混合的部分少,色彩稳定性高;分散的程度高时与其他色空间混合部分多,色彩稳定性低。
b、形状集聚程度高时,受边缘错视影响的边缘相对短,稳定性相对高;形状集聚程度低时,受边缘错视影响的边缘相对长,甚至色彩形状全部都在边缘错视的影响之下,稳定性相对低。
也就是说:面积比边长的比数大,对比效果强,调和效果弱;面积比边长的比数小,对比效果弱,调和效果强。
c、色彩的形状是通过色彩对比表现出来的。作为图色的聚集,意味着地色的相对聚集;
图色的分散也意味着地色的相对分散,因此,双方聚集时对比效果强,分散时对比效果弱,调和效果强。
d、除了图地两色关系之外,还会与别的色发生对比关系。
当别的色聚集不变时,该图色聚集程度越高,和别的色对比效果越强,反之即越弱。
当别的色聚集程度降低时,对比效果随之削弱,调和效果即加强。
e、色彩形状聚集程度越高,注目程度也高,对人的心理影响明显;聚集程度低,注目程度低,对人的心理影响也随之降低。
但是,分散程度高的色彩,所影响的面积大,所影响的心理作用也并非减小,这又与以上的面积对比有同样的作用。也可以说:小面积的聚集与大面积分散力量是均等的。
还可以说:没有大面积的分散去对比小面积的聚集,聚集也不会醒目;没有小面积的聚集,大面积的分散也不存在,这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分散之后的色彩,受到边缘错视和空间混合的作用,色彩纯度已降低,已构成新的色彩关系,心理影响也不再复原了。
上一讲:色彩构成36:色彩的冷暧对比关系 | 下一讲:色彩构成38:色彩位置形状对比关系
![]() |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486号 | ICP备案:豫ICP备18044432号-1 |